出门在外,突发心脏病怎么办?
别慌,有“救命神器”来帮忙!
对,就是这个东西!
体外自动除颤仪
“体外自动除颤仪”英文简称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俗称傻瓜除颤器,也被称为“救命神器”。
它是一款便携式、易于操作、非急救人员设计的医疗设备。
说起它的作用,有点神!简言之,是帮助患者电击除颤,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设备。
作者:李咏 余小菊
今天是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武昌区在6个公共场所投放了6个体外自动除颤仪,突发心脏病患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护啦!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5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脏病急性发作会晕厥,表现为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
专家介绍,4分钟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患者出门在外,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极易引发死亡。常规的处置办法是及时按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等待120到现场,许多人在送医途中就死亡了。
6台体外自动除颤仪,每台3万元左右。由武昌区慈善总会和武昌区红十字会捐赠。
投放的6处公共场所是:
武昌火车站、傅家坡客运站、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武昌区民政服务大厅、武昌区民福养老院、武昌区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
今天上午,武昌区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武昌区红十字会、武昌区慈善总会在武昌民福养老院举办了体外自动除颤仪捐赠仪式。
中午,首台自动除颤仪在武昌火车站安装到位咯~
生命阳光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对6个场所的保安、保洁、物业、护理、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仪急救培训。
按压、人工呼吸、放电
循环5次患者心跳恢复
有人晕倒,快来人啊!
我是救护员,请您帮忙拨打120,请您帮忙取AED。
随着一声惊呼,一名旅客倒在地上。一名男子快速跑上去,轻拍患者身体,并对身旁的几名铁路值班员喊话求助。
男子双手交叉按压患者,约30次后,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AED取来了。男子指导值班员将两个电极片分别置于患者左右胸,语音提示“放电”。
再按压、再人工呼吸、再放电,循环5次后,患者有了动静。
“患者心跳恢复!”现场掌声雷动。
这是今天中午发生在武昌火车站候车室的一幕。这是武昌区生命阳光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对铁路值班员的培训课。
体外除颤仪摆放在总服务台旁。有一个半人高的如饮水机的盒子。除颤仪放置在上面一层,下面可存放急救包。
武昌生命阳光救援中心负责人王辉介绍:平时这个盒子是贴有封条,遇到有寀发心脏病患者,经过培训后的志愿者撕开封条后就可以取出除颤仪,这时警示灯会亮起,提醒这里发生了紧急病情,救护人员就会及时赶来。
武昌火车站党办工作人员刘奎书介绍:这个很有必要。今年春运第2天,一名60岁的广州女乘客,在出站通道内突然晕倒,工作人员迅速拨打120并进行了心肺复苏,但没等救护车到达,乘客就死亡了。
为了熟练掌握AED,增强急救能力,武昌火车站召集了20多位员工参加培训。
在民福养老院内,相关培训也在进行时~
能语音提示的“救命神器”
心脏骤停,最为有效的急救方法是电击除颤和徒手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可以暂时维持脑和心脏循环功能,使大脑对缺血的耐受时间有限延长,但基本的心肺复苏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绝大多数心脏骤停的病人所需的是立即电击除颤,促使心脏恢复正常有节律的跳动。当病人在 1 分钟内接受电击除颤,存活机会达到 90%,如果10分钟才行电击除颤,病人存活的机会就下降到不足 5%。
据统计,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2/3在发病1小时内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的途中。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下降7~10%。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就是解决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心脏病突发者进行有效治疗的难题。
与“傻瓜相机”异曲同工,其最大特点是无须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录音指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
据悉,欧洲及美国很早就普及了AED,在美国大城市人口密集度高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学校、电影院等,AED机随处可见。日本政府则以立法的形式推动AED机普及,部分豪宅更是将其列为房屋的配套设施。
我国大城市的部分机场、大型公共场所如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故宫博物院等先后设置了AED机。早在2014年底,杭州在15个公共场所设置了AED。
编辑:袁筱
-End-
如何关注
①点击微信右上角的“+”,再点击“扫一扫”,对准下图中的微信二维码扫描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武昌发布“,即可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