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第16次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共同主持会议。双方就落实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在经贸领域达成的共识、加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和在G20框架下合作、推动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钢铁产能过剩、改善投资环境、中德标准化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小白: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是干什么的呀?又有什么作用呢?
专家: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哦!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
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和双方企业关切,为双边经贸关系顺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是中德双边贸易、双向投资以及技术引进等领域合作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以及下设各工作小组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开展贸易与投资政策磋商。通过该机制,中德就各自关心的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技术转让、出口信贷、标准与认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欧和世贸组织相关问题保持了密切磋商,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外资和技术引进伙伴,也是我企业对欧投资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2015年,中德贸易额达1567.8亿美元,占中欧(盟)贸易额的近30%,较1979年联委会成立之初的贸易额(22亿美元)增长70余倍,是2000年中德新签经济合作协定时贸易额的8倍。截至2016年9月底,我累计批准德企业在华投资项目9305个,实际投入278.6亿美元;自德技术引进合同超过2.2万项,合同金额约739亿美元。目前,我累计在德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约80亿美元,在德中资企业超过1300家。
2、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为两国企业开展务实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经过双方10余年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联委会下设的中德法律与示范合同工作组先后完成了《中德货物贸易示范合同》、《中德技术转让示范合同》、《中德合资合同文本》等法律项目,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可资参照的合同范本。根据2013年5月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的《为中德企业开展投资合作提供法律支持的联合声明》,中德法律与示范合同工作组于2015年7月撰写完成并共同发布了《中德投资并购指南》,为有意在对方国家进行并购的投资者提供了实用性说明和指导。此外,中德双方还利用联委会机制积极推动两国于2003年签署了新的《中德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的协定》,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还先后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签署了关于便利和促进双向投资的两份联合声明以及中德在市场监管与产品安全方面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些均为两国企业开展务实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3、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为两国机构和企业深化在煤炭生产与安全、标准化、生态园等领域合作搭建了有效平台。中德煤炭工作组迄今已经召开19次会议,在煤田灭火、煤炭洗选和脱硫、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等方面推动两国企业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双方企业通过该工作组签订的投资和采购协议金额超过1亿欧元。近年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已成为两国政府、行业和企业在标准化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双方先后召开了11次会议,成立了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中德标准信息平台(网站)日益完善。中德生态园工作组支持建立的中德青岛生态园委托德专业机构编制了发展规划和指标体系,建成了德国企业中心,已成功吸引空客直升机、新北尔康普压机、欧米勒钢琴、曼泽纳新材料等德企入驻,成为德国节能环保企业了解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窗口。可以说,联委会下设的各工作组为丰富充实联委会机制,推动双方在具体领域的务实合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白:原来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这么重要呀!
专家:那可不!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对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和企业务实合作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1、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是落实中德高层互访和政府磋商成果的重要平台。定期召开联委会全会,围绕“一带一路”战略、G20框架下的经贸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中欧贸易摩擦、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改善投资环境等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与沟通,有助于增信释疑,解决我企业在德投资中面临的障碍和问题。
2、以区域合作纳入联委会为契机,探讨结构转型方面的合作机会,助力我经济可持续增长。通过积极借鉴德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创新发展领域的经验,联委会机制将引导德国企业界拓展与四川、安徽、辽宁等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鼓励双方企业在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中德现有各类产业园、生态园、中小企业合作基地的带动作用,推进我结构转型和区域发展。
3、巩固下设工作组取得的成果,发挥双方牵头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拓展合作领域。联委会工作组机制将进一步挖掘和充实工作组议题,推动具体项目合作早日取得成果。如,法律工作组计划以双方企业外派人员往来便利化为题开展联合研究;煤炭工作组拟于年内召开第20次会议,围绕矿山安全、职业健康、煤炭绿色开发和节能减排等新议题开展合作;标准化委员会将推动中德在生物技术、民用航空、铸造机械、医疗设备和能效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合作,加强技术层面交流。
4、充分发挥联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两国企业项目对接提供服务。联委会将通过举办中德经济论坛、主题圆桌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协助双方企业开展信息交流和商业对接。此外,联委会还欢迎和鼓励双方行业组织和商协会参与工作机制,通过特定领域的对话交流,细化联委会具体合作议题,助力中德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小白:为了发挥作用,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也在不断努力呢!
专家:是啊。你是不是也该努力学习呢?
小白:必须滴!现在就来看看我的自学成果吧。今天听小白给你讲什么是“中德经济合作联委机制”!
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机制最早是根据1979年10月两国政府在波恩签署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并于1980年8月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迄今已轮流在两国首都召开15次会议。2000年6月,中德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经济、工业和技术领域合作的协定》,再次强调了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对促进两国经贸交往和政策交流的重要作用。2014年10月,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双方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商定改革联委会机制,使其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2016年6月,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商务部与德经济和能源部签署《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框架下的联合意向声明》,同意将区域合作纳入联委会,推动两国地方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共同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作出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一直是中德两国经济主管部门开展政策磋商、推进大项目合作的主渠道。在联委会框架下,中德曾先后成立农业、有色金属、煤炭、投资、铁路、天津工业园、法律与示范合同、贸易统计、标准化、出口信贷和生态园等工作小组以及经济合作和投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合作等专门委员会,有力推动了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德专业部门间合作机制不断健全,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下设工作组逐渐独立开展工作。目前,联委会主要下设标准化委员会及煤炭、法律、服务领域合作和生态园4个工作组。
来源:商务部欧洲司